实训室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,更是深化产教融合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载体。为响应“新双高”建设要求,落实九大改革任务,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以“技术引领、产教协同”为理念,通过系统性升级实训基地,构建了集教学、培训、竞赛、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践平台,为“中国智造”输送“手上有绝活、心中有信仰”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 新实训基地聚焦智能制造与汽车产业前沿,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为蓝本,将工业级设备、生产数据与工艺标准深度融入教学。机械加工模块涵盖多品牌数控系统、高速加工中心及智能化网络化实践平台,强化多轴编程与工艺创新;汽车技术模块则分设新能源、传统动力及高端品牌实训区,引入比亚迪、宝马等真实车型与技术标准,形成“教学-实训-就业”无缝衔接的闭环培养体系。

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邹小南表示,“我们通过‘教室即车间、作品即产品’的沉浸式教学模式,让学生在校内即可接触企业真实需求,提升技术适应力与创新能力,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。” 实训基地建设始终以“应用为王、质量为先”为原则,联合吉利、大众等行业龙头企业,将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转化为教学资源。例如,新能源实训室深度融合电池管理与整车控制技术,高端诊断实训区引入国际品牌设备,注重工艺规范与文化传承,全方位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。

“未来,我们将不断优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,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,构建职业能力标准、岗位胜任模型与企业文化内核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。”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金泉介绍道。 学院通过整合教学资源,搭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,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实训项目深度融合。一方面,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教学广度,突破传统实训的时空限制;另一方面,强化专职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教学资源使用效率,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中成长为行业亟需的“大国工匠”。

学校执行校长李庆在视察实训基地时强调,“职业教育要‘做’大于‘看’,必须构建虚实结合、软硬配套的实训生态。通过真实项目锤炼技能,传承工匠精神,形成‘匠技、匠艺、匠心’三维育人体系。”

未来,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,以实训基地为纽带,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,为智能制造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供稿|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
图片/编辑/一审丨张 森
二审|何乾东
三审|常成国